01了解自己的金钱观及源头

从小到大,我们都听过有关金钱的各种说法,它们构成了我们潜意识中的金钱观,你相信这些常见观点吗?

金钱是万恶这源;钱很肮脏;只有贪婪和不正直的人才会一心想赚钱;金钱会腐蚀人心;如果有钱了,你就会失去朋友;拥有的越多,想要的就越多;没钱就少了很多烦恼,安贫乐道是件好事……

了解自己的金钱观,把他们写在纸上,并且思考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。它是你经过认真思考、理性分析、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,还是你从别人那里听到后不假思索就接受的想法?

抛弃那些明显错误的看法,忘记那些阻挡你、拖你后腿、阻止你赚钱的思维。

排除杂念,去做你现在就能做到的事。

02像不需要钱那样工作

大多数人选择工作都是因为需要钱,有些人表现得很明显,有些人则一点也不外露。那些表现出不需要钱的样子的人,大概出于两个原因,要么是在演戏,要么是他们热爱工作,发自内心地享受工作的乐趣——即便拿不到钱,他们也愿意做那些工作。达到这种状态是因为他们找到了“内生动力”,也就是说,工作的目标不是为了什么好处,而是为了工作本身。就像有些人喜欢跑步,不是为了减肥或是别的,只是喜欢运动出汗的感觉。工作的主要目标,就是工作本身,拥有这种内生动力的人,不但更能享受工作中的成就感,还会让你获得另一种优势,那就是别人无法用钱来给你制造危机感。

03了解财富和幸福的关系

有钱就幸福吗?

有多少钱才幸福?

我们可以肯定的是,钱太少会让你的生活痛苦无比,钱太多也是;没有工作会你的生活陷入茫然与空虚,工作太多也会。所以,不论一 个人是不是有钱,他的生活都有可能过得不幸。曾几何时,肥胖、肠道癌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因为人们生活富裕,营养过剩、活动量减少而引发的疾病,被称为”富贵病“。

如果想用金钱来让自己更年轻、更风趣、更英俊,注定会失望。有些中了彩票的人花钱买下了大房子,但他们抛弃了亲戚朋友,生活并不快乐。也有做生意失败而选择结束生命的商业大佬,他们认为不名一文的人生比死亡更难面对。

财富其实是安慰剂,没有治疗效果。对财富最好的态度就是,放低对财富的期望,不要带着花钱就能让自己快乐的心态消费。

04从小开始积累

有个段子说,”如果我知道钱这么重要,那我会从幼儿园开始存钱。“

积少才能成多,越早知道存钱的重要性,越容易把它养成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。每个月拿到的钱,留出一部分作为存储,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开销,确定一个具体“数额”,是50%,还是20%,即便是10%也没关系。

每过一段时间,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“超级储蓄账户”,可以作为你的养老金账户、个人储蓄账户或其他账户。存钱的习惯并不是赚钱之后才能养成,及早告诉你的孩子,零花钱可以存一半、花一半,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独立账户。

05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

赚钱的方式,归根结底是“出售自己”,包括你的时间、劳动、服务、产品……

想要赚到钱,我们就必须拥有别人渴望在你身上买到的东西,那么,认真、如实地衡量自己,会让你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,你需要做哪些改变才能让自己赚钱能力更强。

你的专业能力、性格、礼貌程度、态度、是否准时、诚信程度、沟通技巧、语言组织水平、处理工作是否高效、是不是能获得同事或客户的信任等等,你需要认真思考与“个人品牌”有关的一切。

能让你赚到钱的事情,一定是你发自真心愿意做、不需要伪装成另一个人的事情。如果一份工作、一项事业,能让你展示出独特的、真诚的个性,那么它一定会为你带来财富。

06学会选购和花钱

通过努力工作才获得的财富,在使用财富时就会非常谨慎。理智的有钱人不会因为有能力就随便浪费金钱,他们在消费上同样有自己的原则,比如至少考虑三份报价、货比三家,不会直接接受第一份报价;同一个功能,多查看一些产品,保证自己不会浪费。

花钱容易挣钱难,我们一瞬间就能花完多年辛勤工作的结果,所以在花钱的问题上,应该慎重。

这不是拒绝享受生活,只不过是消费时不要出现必要的浪费。我们很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,如果一个商品颜色鲜艳、能发出声响、能营造一种优质生活的氛围,我们就会被它吸引。兴高采烈地买下后,打开包装,很快就会厌倦。如果想积累更多的财富,就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。

07关注细节,省掉不必要的开支

美国金融作家大卫.巴赫讲过一个关于喝拿铁的故事,一对夫妻如果每天每人都喝一杯拿铁,一天花60元,一年就是21900元,20年就高达438000元,足够买一辆中档车。

生活中那些非必要、但却能产生积少成多的影响的支出,被称作“拿铁因子”。由此我们也能得到一个推论,如果能控制一些非必要的支出,关注生活中的细节,天长日久就能够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在使用新的电器设备这前仔细阅读说明书;认真阅读保险合同里的每一个字;检查自己是否按时付款,避免支付滞纳金;不懂就问,避免为了面子制造更多麻烦……

我们常常以为,大手大脚和细心是天生的,有的人生来就细致,很少花冤枉钱。但是关注细节可以勤加练习,就像开车一样,一开始手忙脚乱、精神紧张,练习多了,就成了肌肉记忆。训练自己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,可以省掉不必要的开支。

作者 ayonghe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