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雷厄姆之后,谁是他最正统的继承人?

如果让我来回答,可能会把答案投给沃尔特·施洛斯。

作为巴菲特曾经的同事以及格雷厄姆曾经雇佣的职员,他也属于超级投资者。

随着价值投资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,符合施洛斯投资要求的投资标的变得越来越稀缺,这也是施洛斯和他的儿子埃德温最终决定清算基金最重要的原因。

我对施洛斯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就是,他和他的儿子的故事能够可以提醒我,感悟投资的真谛还需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,不要因迷恋复杂而丧失常识

施洛斯的许多投资习惯,在今天依然值得玩味。

例如,施洛斯不喜欢去上市公司做调研,他更喜欢分析客观的数据。在他看来,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都是优秀的推销员,只会带给他更多的主观性,这会让人爱上一些本不应该投入关注的标的。

他还不喜欢有负债的公司,认为没有负债的公司会有安全边际。不过,值得承认的是,低负债的公司往往抗风险能力更强,至少公司不会因为短期的经营不善而把自身拖入破产的深渊。

对施洛斯来说,他所选择的标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一种常态,这种低负债的保护显得就更重要了。

另外,他喜欢具有较长经营历史以及管理层持股的公司,这可以让他看更长的历史业绩以及历史股票价格。

较长的业绩历史也说明了公司业务经营的稳健性,有更高的可能性实现业绩的反转。

管理层持有相当数量的股票,则能够让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,推动他们把公司经营得更好。

由于施洛斯喜欢投资低价格的股票,这必然导致他们选择的股票被市场普遍不看好,要不然市场也不会给出如此之低的价格。

但是,施洛斯几十年投资生涯的成功,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人性中的乐观与悲观情绪的摆动,总是倾向于引导投资者对处于朝阳行业的公司给出更高的估值,而给处于夕阳行业的公司给出更低的估值

由技术进步所推动的产业变迁,可能并没有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快,企业也不会那么快走向消亡。

当市场情绪开始从过度悲观的情绪中回归的时候,这些定价过低的标的自然也迎来了价值的回归。

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久,毕竟施洛斯的平均持股时间达到了四五年的时间。

作者 ayonghe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